浏览数量: 0 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25-04-14 来源: 本站
文件可在我司下载页面下载文档。
常规公差——
一部分:
无单独公差标示的线尺度、角度公差
参考号
ISO2768-1:1989(E)
ISO 2768-1:1989(E)
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世界范围内国家标准实体(ISO成员)的联合体。通常由ISO技术委员会制定国际标准。但是,只要对该组织建立的某个主题感兴趣,任何成员都可以在这方面充当委员会的代表。所有与ISO关联的国际组织,政府以及非政府机构,都参加此项工作。ISO在电工标准事务上,与国际电工委员会紧密一致。
由技术委员会起草的国际标准草稿,在ISO将其作为国际标准正式文件之前,需要分发给各成员实体进行核准。标准的核准需要经过ISO的程序进行,即需要所有成员的75%赞成才可获得通过。
ISO2768-2由技术委员会ISO/TC 3(误差与配合)制定。
ISO2678-1初版与ISO2678-1:1989一起取代了ISO2768:1973。
题为常规公差的ISO2768包括以下部分:
一部分:无单独公差标示的线尺度、角度公差
第二部分:无单独公差标示的部件几何公差
ISO2768中附录A与B仅供参考。
简介
所有部件部分的零部件都有自己的尺寸和几何形状。如果尺寸或几何特性(形状,方向与位置)出现偏差,超出了该部分要求的Min值,则破坏了该部分的功能。
图纸上的公差规定应当完整,以确保控制零部件的尺寸与几何因素,也就是,不应该留给车间或检验部人员来判断。
使用尺寸与几何常规公差,减轻了满足该必要条件的任务。
国际标准 ISO2768-1:1989(E)
常规公差——
一部分:
无单独公差标示的线尺度、角度公差
1 应用范围
ISO2768的这部分意在简化图纸标示,规范常规线尺度、角度公差,从而使图纸上所有零部件不再出现单独不同的公差。此处分四类进行公差规定。
注1:对常规线尺度、角度公差规定的方案,将在附件A中阐述。
该部分主要适用于金属材料切除后生产的或由金属板加工的零部件。
注
2. 这些公差可以实用于金属以外的其他材料。
3. 与之平衡的国际标准已经存在或正在生成,例如,见铸件ISO8062①。
ISO2768仅用于以下尺度,它们没有单独公差说明。
a)线性尺度(例如破碎边缘的外部尺寸、内部尺寸、步长、直径、半径、距离、外半径以及斜面高度等)。
b)角度,包括的角度通常没有说明,例如直角(90°),除非参考了ISO2768-2,或均衡多边形。
c)加工组装部件的线尺度、角度。
ISO2768该部分不用于以下尺度
a)有的线尺度、角度,其常规公差参考了其他标准
b)括号里有注明的附属尺度
c)长方形边框注明了的理论精确尺度。
2. 概述
选择公差类型时,必须考虑不同的车间惯用精确度。如果要求运用较小公差,或为节约单个零部件成本允许较大公差,这类公差应标明在相公公称尺度旁边。
只要图纸或相关规范根据第五、第六条,参照了ISO2768中该部分,就可用线尺度、角度常规公差了。如果在其他国际标准中规定了供其他工序使用的常规公差,那么在图纸或相关规范上应注明该参考。对于完工和未完工表面间的尺度,例如铸件与锻件表面,由于单独公差没有直接注明,可用两者中较大的常规公差。如,用于锻件(见ISO8062①)。
3 标准参考
通过这里列举的参考,以下标准所包含的条款构成了ISO2768在该部分的条款。此处的版本一出版就生效。所有标准以修改版为有效,对于基于ISO2768该部分的合同方,鼓励其对应用以下指出的*新标准版本的可能性进行调查。IEC和ISO成员应维持*新有效国际标准的登记。
ISO2768-2: 1989,常规公差——第二部分: 无单独公差指示的零部件几何公差
ISO8015: 1985, 技术图纸——基本公差运用规定原则。
4 常规公差
4.1 线性尺度
表1,表2列出了线性尺度常规公差。
4.2 角度
角度单位规定的常规公差只作用于线条与表面线元素常规偏差,而无法控制形状偏差。
线条偏离实际表面的常规偏差,就是理想几何形状啮合线的偏差。啮合线与实线之间,其距离应越小越好(见ISO 8015)。
表3列出了角度允许的偏差值。
5. 图纸标示
如果所用的常规公差遵照ISO2768这一部分,需在图纸内或标题栏标明以下信息:
a)“ISO 2768”
b)公差类型与ISO 2768该部分一致。
实例
6 报废
在没有其他条件说明的情况下,即使工件超出了常规公差值,只要还可以使用,都不应该自动报废(见A.4)
表1——线性尺度允许偏差(破边除外)
(外半径与斜面高度,见表2)
单位:毫米
公差类型 | 基本尺寸允许偏差范围 | ||||||||
名称 | 描述 | 0.5 至 3 | 3 至 6 | 6 至 30 | 30 至 120 | 120 至 400 | 400 至 1000 | 1000 至 2000 | 2000 至 4000 |
f | 精确 | ±0.05 | ±0.05 | ±0.1 | ±0.15 | ±0.2 | ±0.3 | ±0.5 | — |
m | 适中 | ±0.1 | ±0.1 | ±0.2 | ±0.3 | ±0.5 | ±0.8 | ±1.2 | ±2 |
c | 粗糙 | ±0.2 | ±0.3 | ±0.5 | ±0.8 | ±1.2. | ±2 | ±3 | ±4 |
v | 很粗糙 | — | ±0.5 | ±1 | ±1.5 | ±2.5 | ±4 | ±6 | ±8 |
1) 标称尺寸若低于0.5mm,应在相关标称尺寸旁注明偏差 |
表2——破边的允许偏差值(外半径与斜面高度)
单位: 毫米
公差类型 | 基本尺寸允许偏差值范围 | |||
名称 | 描述 | 0.51)至3 | 3至6 | 6以上 |
f | 精确 | ±0.2 | ±0.5 | ±0.1 |
m | 适中 | |||
c | 粗糙 | ±0.4 | ±1 | ±2 |
v | 很粗糙 | |||
1) 标称尺寸若低于0.5mm,应在相关标称尺寸旁注明偏差 |
表3——角量允许的偏差值
公差类型 | 相关的角的短边长度范围允许偏差值,单位:毫米
| |||||
名称 | 描述 | 10以上 | 10至50 | 50至120 | 120至400 | 400以上 |
f | 精确 | ±1° | ±0°30′ | ±0°20′ | ±0°10′ | ±0°5′ |
m | 适中 | |||||
c | 粗糙 | ±1°30′ | ±1° | ±0°30′ | ±0°15′ | ±0°10′ |
v | 很粗糙 | ±3° | ±2° | ±1° | ±0°30′ | ±0°20′ |
附件A
(供参考)
线性尺度和角量公差说明
A.1 根据第五条,常规公差应该参照ISO2768该部分标注在图纸上。
常规公差值应当符合车间惯用公差种类。并且符合图纸上根据部件要求选用并注明的适当公差种类,
A.2 对于上述某些公差值,将其扩大用于生产并不经济。例如,一个直径为35mm的部件,“常规中等精确度”下进行车间生产本来就可以达到高水平的一致性,由于±0.3mm的常用公差值足以够用,如果将公差规定为±1mm,那么对于这种特别生产车间就毫无用处。
然而,如果出于功用的原因,某部件公差要求低于“常规公差值”,那么就需要在尺寸附近单独标出更小公差,用以说明尺寸和角度。这类公差不在常规公差范围类。
如果某部件在功用上允许其公差等于或大于常规公差值,那么就不应当将这些公差标示在尺寸旁,需要如第5条所述,在图纸中进行说明。这类公差允许完全使用常规公差概念。
当然,还有“规定的例外”,某些部件允许其公差大于常规公差,并且大公差在生产应用中更经济。对于这样的特例,这种特别部件的较大公差应单独标注在尺寸旁。例如,安装时,盲孔打钻的深度。
A.3 使用常规公差有如下好处:
a) 图纸更易读取,因而图纸使用者之间交流更有效。
b) 制图员只需了解部件功用要求的公差大于还是等于常规公差即可,避免了具体公差的计算,因而节约了时间。
c) 图纸已经可以表明哪种部件可以用正常加工能力生产,哪种部件通过降低检验等级,还有助于质量管理。
d) 保留下的尺寸具有单独标注的公差,在多数情况下为控制部件所用。这类部件,在功用上要求相对较小的公差,因而生产要求高——将有助于生产计划,在检验分析要求中有助于质量控制。
e) 由于合同签订前已经知道了“车间惯用精确度”,采购与签订供货子合的工程人员在谈判时更有准备;同时,可以避免供方与卖方在交货上的争议,因为图纸对于这方面已完全说明。
常规公差不超出,这点只有足以可靠的情况下,也就是,某一特别车间的车间惯用公差等于或比图纸标明的常规公差更精确时,才可取得这些优点。
因此,车间应当:
——测量出车间惯用精确度
——只承接常规公差值等于或大于车间惯用精确度的图纸
——取样检验车间惯用精确度是否降低
由于 “好手艺” 无法定义,并且具有不确定性、误解性,随着常规公差的出现,对其依赖已经毫无必要。常规几何公差定义了“好手艺”要求的精确度。
A.4 部件功用要求的公差通常大于常规公差。因此,工件任何要素(有时)超出了常规公差,该部件功用不一定丧失。只有功用受影响时,超出常规公差才可导致产品拒收。